目的地搜索
动态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实验室邀请刘小莽、马宁、张琨三位学者来室交流合作
2025-11-24 08:43  


2025117日,应天津市水资源与水环境重点实验室邀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刘小莽研究员、马宁副研究员和中山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张琨副教授来我室交流并作学术报告,常务副主任王义东主持报告会。

刘小莽老师以《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角度探讨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为题作学术报告,从经典的水文学理论的Bydyko方法、逐步延伸到水文模型结合蒸散发模型、叠加水汽追踪模型、WRF模型,最后拓展到地球系统模型,系统梳理了植被变化对水文过程影响的最新进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

马宁老师以《百年尺度全球陆地蒸散发变化趋势初探》为题作学术报告,鉴于现阶段全球蒸散发变化研究多集中于卫星时代,马宁老师基于蒸散发互补原理,估算了更长时间尺度上的全球陆地蒸散发,介绍了百年尺度全球陆地蒸散发变化趋势的最新研究结果,并提出现阶段存在的挑战。

张琨老师以《遥感视角下的陆地蒸散发估算与灌区优化》为题,回顾了遥感蒸散发与土壤水分研究进展,深入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基于遥感的生态水文模型,该模型成绩斐然,团队据此研制了全球高时空分辨率多组分陆地蒸散发与土壤水分数据产品,并针对灌区蒸散发估算提出了优化方案。

报告会期间,三位老师与实验室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特别是围绕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未来合作方向与模式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细致谋划。

刘小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主持了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A类(原杰青)、优秀青年基金、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江黄河专项项目。研究方向为区域水资源安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GeoscienceScience Advance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多份咨询报告被国家领导人、两办采纳。

马宁: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和全球水循环研究,在青藏高原、西北干旱区等开展了多年的陆面过程野外观测,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连续多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科学家年度榜单,曾获中国科学院百篇优博等;Google学术被引4500余次,H指数39;兼任Journal of Hydrology副编辑、中国地理学会水文地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琨:中山大学遥感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态水文遥感、陆地水热通量与气候变化研究。入选教育部海外引才专项计划,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C)、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论文13篇,包括1ESI高被引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Water Resources Research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等地球科学知名期刊,发布多套开源遥感数据产品。论文总引用2100余次,H-index 26(截止202510月)。兼任Scientific Data编委,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资源研究专委会委员。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天津师范大学 | 地址: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 邮政编码:300387 | 电话:022-23766557